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美国推签证新规,国际学生审查趋严


2025年09月07日23:05 www.caixin.com

美国推签证新规,国际学生审查趋严|教育观察

美国自9月起全面取消非移民签证面签豁免政策,并拟取消F-1J-1签证“身份有效期(D/S)”,改为固定停留期限,留学生学业规划的灵活性下降,经济成本与不确定性上升


202592日起,美国国务院正式取消非移民签证大多数类别的面签豁免政策,全面恢复申请者与签证官面对面审核的要求。这一包括学生(F签)、H-1B专业工作签、L-1跨国调派签、J-1交流访问者签及其他类别在内的改革,提高签证流程的审批强度。此前,儿童(14岁以下)、老年人(79岁以上)及符合免面签(Dropbox)条件者常享豁免,但如今几乎无法再例外。

这一举措被视为美国加强签证审核力度、进一步收紧入境政策的体现。

在收紧免面签政策之余,近期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在《联邦公报》上发布拟议规则,计划终止长期适用的“学业期限制”,改为设定固定停留期限。根据文件,F-1J-1学生初次入境时的停留上限为四年,若学业或科研超期,须在到期前向移民局提交延期申请。与此同时,原有的60天宽限期将缩短至30天,用于离境或身份转换。

拟议规则还明确,自2025年起,本科留学生在第一学年不得更换专业或项目,研究生阶段的更换限制更为严格;此外,已完成某一层次项目的学生将不得再次申请同层次或更低层次的F-1身份。

目前,拟议规则正处于30天公众意见征集阶段,至929日结束。从事留学咨询13年、现常驻波士顿的刘洲对记者表示,目前的版本大概率为最终版本。该新政对正常学业路径的学生影响相对有限,例如,博士项目通常需五至六年完成,而I-20表格最多发放四年,到期后可通过续签延长。

刘洲认为,留学对于美国是其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堵漏”,并非针对正常留学生。有的申请人连续注册低成本硕士项目,或依靠‘Day 1 CPT’等途径取得合法身份,但主要精力用于就业而非学习;也有人长期停留在语言项目中多年未完成学业。上述情况长期存在,引发了美国方面对制度滥用的关注。

按照美国移民法规,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本意是允许学生在学习计划中必须包含的实习或工作环节下,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在校外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通常,学生需要完成至少一学年的全日制学习后,才有资格申请CPT

然而,一些学费较低的机构,会把CPT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设计,使学生在入学当天就能合法获得实习许可,这就是所谓“Day 1 CPT”。这类安排在法律上存在灰色地带,美国移民局(USCIS)和签证官往往会对频繁或长期使用Day 1 CPT的申请人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其被认为可能偏离了留学的主要目的,转而成为维持合法身份并工作的手段。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的签证政策不断收紧。5月一度暂停新的学生签证面谈,扩大对国际学生社交媒体审查范围。计划2025年秋季进入美国高校上学的中国学生,不少人因签证被拒而无法成行。

李华本科就读于国内一所中医药大学的药物制剂专业,原本计划前往美国一所公立大学攻读药理学与生物统计硕士。作为STEM专业背景学生,李华在面签中感受到签证官对科研课题的额外关注。7月中旬,李华收到补交社交媒体信息的邮件,两天后签证被拒。

“特别无奈和失落,紧接着就开始慌,赶紧确认法国的学校还能不能去。”李华如是描述签证被拒后的心情。

在他看来,拟议规则对留学生,尤其是STEM专业毕业生的限制趋紧,原本他们在毕业后可在无需工作签证的情况下短期合法就业,如今相关便利不断收紧。政策变化在他眼中传递出一种信号,即美国希望减少国际学生在毕业后停留的空间。

在美国移民与国家安全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部分学生将目光转向欧洲、加拿大、亚洲等替代留学目的地,或在申请美国高校时做两手准备。李华最终如愿被巴黎某大学录取,决定转向法国继续学业。

美国签证政策的不断收紧,也引起了美国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担忧。以中国为首的国际留学生群体为美国高校带来巨额学费收入,维系了大学运转。若国际生源大幅下滑,可能重创高等教育体系,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将受损。

为此,美国政府一方面收紧签证与入境政策、强化技术外流管控,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留学产业的经济收益,导致其实际政策与公开表态屡现背离。例如,在美国对华签证政策日趋收紧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826日突然表示,可允许多达60万名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高校就读。“如果没有这些学生,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会很快陷入困境”。特朗普强调接收中国学生“非常重要”,并表示“很荣幸欢迎中国学生”,同时也表示会进行严格筛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