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农村居民养老财政补贴最少 两会代表呼吁提高养老金


2025年03月10日23:28 www.caixin.com

农村居民养老财政补贴最少 两会代表呼吁提高养老金

多名代表建议,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需大幅度提高,至少实现翻倍增长

202454日,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梧桐山村石头民宅,一对农村老人坐在自家石头民宅门口。

在中国三类养老保险制度中,参保人数最多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着最少的财政补贴,退休后待遇长期在“洼地”徘徊,也不时引发对社保制度公平性的讨论。

3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建制十余年来,补贴标准一路从每月55元提高到143元,20192023年每年上调5元,2024年起涨幅增加到20元,不过对于1.7亿领取待遇的城乡参保人,每年20元仍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围绕基础养老金待遇、缴费激励机制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

201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而来,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其中,基础养老金由财政承担,中央确定最低标准,地方政府可适当提高;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地方政府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缴费越多,财政补贴越多。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规定计息,待遇为累计储蓄额÷13960周岁退休领待遇对应的计发月)。

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2024年全省城乡居民最低基础养老金为123/月,个人每年缴费从200元—5000元共分15个档次,省级政府补贴标准相对应为30元—340元。然而记者了解到,在实际参保中,多数城乡居民囿于当期经济收入微薄,只能选择最低档次,导致老年后保障水平有限,高度依赖基础养老金。

制度内差距显著。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离退休人员数(或“实际待遇领取人数”)计算,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人、企业职工退休者、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者月均养老金分别为204.7元、3148.6元、6099.8元,仅为后两者的1/151/30。财政补贴亦呈现类似趋势。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显示,2022年财政对三类保险的补贴金额分别是3442亿元、7106亿元、5914亿元,平均每位领取人获得209元、621元、2799元。

因此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建议,自“十五五”规划开始的未来十年内,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倍增。

“从2025年开始每年提高养老金20元,如果财政收入有保障,可以增加到30元,这样十年下来累计净增加300元左右,再加上个人缴费与各地政府补贴总计约500600元。争取10年之内使基础养老金翻一番,2035年使农民养老金总额达到每月500-600元左右。”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同样建议,建立普惠性的农村基础养老金制度,适时提高补贴标准,可将参与新农保的农民养老金标准提高至500/月。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赵冬苓则提出,基础养老金需进一步提高到每月300元。

学界亦有不少类似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希望,基础养老金水平在十年之内翻一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第十五届财新峰会时设想,如果从目前的刺激计划中拿出1万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就可以增加2倍以上,从不到200元提高到600元左右。

张翼还建议加大补贴政策激励力度。以各级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补贴,激励居民提升个人账户金额,健全个人缴费与地方政府补贴机制;推动收入相对较高的农民工将居民养老保险转化为职工养老保险,让农民工在就业地参保并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

从制度衔接设计上,国有企业改制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时,改革前参加工作当时又尚未退休的员工可以享受到“视同缴费年限”,即将此前的连续工龄视作参保年限。张翼认为,对于目前步入60岁的农民来说,2014年之后的缴费时间很短,建议将农民缴纳的农业税、公粮作为视同缴费年限。

基层的声音亦被传达。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建议,创新“合作社+财政+农民”三方共担机制,将养老金发放标准与务农年限挂钩,对高龄务农者增发“务农贡献津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