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委上线中小学AI应用超市 推广“AI+教育”产品
AI应用超市首批共上线23个产品,中小学各科教师可以按需在应用超市中选择作文辅导、阅读理解、心理健康等AI助教和助学工具

2月28日,第三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教育+AI”论坛举办。会上,北京市教育两委发布北京市基础教育AI应用超市、首都高校AI创新社区两项人工智能应用推进成果。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称北京市教委)上线AI应用超市,向全市中小学推广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产品。
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市教委会主办、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承办的北京智慧教育平台中,中小学模块上线了“AI应用超市”。其中的产品服务品类包括课堂教学分析、作业管理评价、学生学习辅助、教师助手、教师专业发展、五育融合、家校共育、智能体八大种,首批共上线了23个AI应用产品。中小学各科教师可以按需在应用超市中选择作文辅导、阅读理解、心理健康等AI助教和助学工具。
这些产品此前经过了试点学校的验证。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教育+AI”论坛上,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鹏介绍,北京市教委在25所中小学开展了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试点,这23款AI工具是从试点校中选取的受师生欢迎的AI应用产品。
目前,AI应用超市中的产品来自翼鸥教育、麦盟科技、科大讯飞、飞象星球、云思智学、紫光摩度、尚睿通教育、好未来教育、智谱华章等企业。
北京市基础教育AI应用超市重点关注“助教、助学、助育、助评、助研、助管”六大核心领域,这一方向来自北京市的相关工作指南。
2024年10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和《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明确了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的六大关键应用领域。文件对六大重点应用领域中的智能备课、个性化教学、智能课堂管理、智能学情分析、智能心理支持等29个典型场景提出了引导和规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明确的操作框架。
上述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完成建设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到2027年,全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系统化、常态化应用的格局基本成型。
2024年7月,北京发布《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其中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支持方式有相应对策。而这份文件,也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促进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大力推进大模型技术创新与行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制定的。
上述文件提出,对“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基地建设,积极申请国家级项目资金支持,并根据项目总体投资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市级资金配套;对于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校以及5类典型示范应用项目,遴选一批企业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采取企业、政府投资共建的方式,根据项目总投资给予一定比例的市级资金投入;对参与典型应用场景建设的区、学校,采取市对区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每个场景一次性奖励经费,用于场景优化、模式提炼和区域推广。
文件还表示,要统筹全市各部门用于支持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的资金“大盘子”,做好资金调配,促进资金精准、高效利用,避免重复、分散投入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