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180万中小学教师过剩,“师范热”是否该降温?


2024年01月11日00:41

2035年全国或有约180万中小学教师过剩,“师范热”是否该降温?|教育观察

多地教育部门控制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应对师资供需变化,师范教育更需控量提质

资料图:河北张家口,涿鹿县一所学校的小学教师在为学生上课。

从教、师范热度高涨,但少子化冲击之下,未来是否还有匹配的师资需求缺口?

麦可思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引述北京师范大学一份研究指出,中小学教师岗或面临过剩风险。

该研究由北师大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乔锦忠团队完成。他们预测,2020年到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将在短期内先缓慢上升,2024年达到高峰约1.46亿,随后加速下降。假设未来生师比保持不变,与2020年相比,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其中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先短缺后过剩。

如此背景下,《报告》发现,2023年,多地教育部门在专业动态调整中控制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已在主动给教育类专业“降温”,尤其值得关注。

教育类专业设置降温

《报告》指出,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近五年,全国本专科教育学毕业生及师范生数量持续增长。尤其在普通专科院校,五年期间的涨幅均大于30%

目前“降温”主要即体现在职业教育专科。《报告》统计,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在2023年教育部受理的328个拟新设国控专业点中,教育类专业点占249个,较2022年、2021年分别减少77个、104个。

值得注意的是,有112个教育类专业点(45%)经审核后未被同意设置,较2021年高出12%。其中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尤多,分别有46个、17个;美术、舞蹈、艺术、音乐教育合计31个,体育教育9个;另有小学及小学科学教育共3个。

政策文件也已有限制教育类专业设置的表述。20221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高职(专科)原则上暂不新增小学教育类专业点。

与之响应,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申请新设教育类专业须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明确,从严控制新增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21个专业,原则上不再新设教育类专业。

更有地方“降温”不止针对职业教育。20237月,四川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严格控制教育学专业新增布点,非师范类高校原则上不再新设教育类专业。

师资供需变化几何

“降温”受学龄人口变化影响。《报告》引述乔锦忠观点称,为应对过剩,应在稳定部属和省属师范大学招生计划的同时,逐步减少师专和高职高专的师范生招生,保持一定的师资规模和质量。此外,也可缩小班级规模、降低生师比。

当前中国生师比还存在下降空间。教育部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22年,中国小学生师比由22.211降至16.141,初中生师比由19.031降至12.721,但与欧盟国家均值相比仍偏高。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周琴等人的研究指出,欧盟国家在2020年小学和初中分别为13.05111.041

但即便考虑生师比进一步下降和教师因退休而自然减员,未来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仍将出现短缺与过剩反复出现的趋势。

前述周琴团队估计,如果到2035年小学班额缩减为25人、初中缩减为30人,同期小学和初中生师比分别降至131121以下,在此之前的三个“五年”内,小学专任教师需求数量将分别呈现缺口95万、过剩65万、缺口63万,初中教师需求数量将依次出现缺口94万、缺口33万、过剩82万。

这一结论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梁文艳等人的研究一致。他们测算,自2021年开始的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小学教师的配置将呈现“缺口—过剩—缺口”变动特征,初中教师的配置则将以“缺口—过剩”变化。

为应对这种师资不足与过剩的反复交替,梁文艳等人在论文中建议,应探索并适时推出义务教育教师弹性退休制度、返聘制,缓解短缺时期教师资源不足,节省补充师资产生的新增成本,也可以降低教师资源在未来时期出现冗余的可能性。

此外《报告》提及,当前中国师资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缺编,语数等大课类老师相对容易过剩,艺术、体育、科学等小课类老师更为短缺。就此,教育部等部门已于2021年、2023年分别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增强体育、中小学科学师资力量。

如何应对?

华东地区一所中小一贯制学校校长告诉财新,该校招生情况已可见人口变动影响。其小学部原本每年9月有170180名左右新生入校,但目前摸底发现,2024年,这一数目或只剩七八十。未来师资如何配置已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名校长表示,现有的解决办法是从其他地方引调生源,维持班额;但未来若师资过剩,可能会逐渐限制编制为“只出不进”,同时压缩人员经费,迫使教师“自然流动”。而如果这样操作,该校长担忧,能力越强的师资会先离开,流向需求和资源更集中的地方;在资源本就薄弱的地区,剩下的人才队伍将更加脆弱,形成恶性循环。

不少教育学者早先也指出,直面人口负增长的新变化,亟需提高教育质量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控制数量同时,提高师资“质量”也是关键。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目标到2025年,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到2035年,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前述乔锦忠等人研究显示,依据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学校问卷的统计,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初中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均值为39.7%。而2021年,中国小学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为1.89%、初中占比为4.58%、普通高中占比12.39%,相比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仍显著偏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