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一届“十三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基础教育课改教学模式探究


2017年12月07日22:19

      新课改后,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都无法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新课改后我们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因此,我们就要创建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知识。以及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从全面实施新课改以来,每位教师都在积极地尝试和探索新课改中新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构建“三自”、“三动”“三会”,建立学案导学模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因此,坚决杜绝“满堂灌”、“单边主义”和“结论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成了中小学课堂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三自”,鼓励动脑、动口、动手的“三动”,实现会学、学会、会用的“三会”,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

建立“学案导学模式”,即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了“情景导入、学案导学、合作展示、归纳整理、评估拓展、反思总结”六个基本环节。

每堂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好学案;学生根据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分小组在班上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和疑问,经过共同讨论、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整理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最后,完成检测评估,并进行总结与反思。

为了实施个性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个性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在教室内的墙壁安装了黑(白)板,班内每个学习小组都拥有一块标示有各小组个性化名字的空间。学生的课堂质疑、学习成果等都可以在本组的黑板上表达和展示。每个教室都精心设计了学生风采栏和“评价牌”,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均可以一一展现。教室课桌的摆放不再是呆板地整齐划一,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地转换方向。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关键的元素。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品质。”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培训、引导、评价等手段让学生做到“三个学会”,即: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养成五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即: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真正感悟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由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均有不同特点,课堂教学框架不是单一和固定不变的。要求教师深刻领会其科学实质和内涵,灵活辩证地使用。即各学科均可在框架下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将其与其他模式整合运用,构成整合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框架的校本化、生本化。

随之而来的是,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课改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学会了表达、质疑和点评,懂得了包容、尊重与责任,学会了合作、交流与共享,个性得到了释放和张扬,学生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二、不可或缺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结合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三自”、“三动”“三会”,建立学案导学模式,是天然地、最好的结合教育模式。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用的较多的一种教学法,以下就任务驱动教学法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活动中心,在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动机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教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体任务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要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主要的因素。只有设计的任务颇具趣味性,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使学生做到乐于去学。学生只有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进一步学习、探究、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境界。 
2.任务要有实践性。

所谓任务的实践性,是指任务要注意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重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带着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任务进行学习,更能使学习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也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任务,并做到学以致用。 
3.任务要有可操作性。

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并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老师只是适当进行引导和提示,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4.任务要有合作性。

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任务的合作性,即任务需要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更能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5.任务要有层次性。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差异、尊重差异,并以此作为教学实施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出有层次的任务让学生选择。这样的设计不仅使“高手”可以往深处研究,而且也使“菜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缩短与同学间的差距,更好地完成了任务。

以上是我这几年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点体会,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究,用全新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它。

作者简介:;李俊娟,本科,小学一级教师。于洪波,本科,小学高级教师;单位:吉林身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