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市第九小学 谢月华
摘要:北京今年高考方案调高了语文的分值,在引发社会重视母语学习的新的环境里,我们的语文老师无疑需要破解目前这个语文学习高耗而低效的困局。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为了盲目迎合新课改,一些教师的语文课成了花架子,甚至出现了低效、无效课堂。如何改进语文教学现状,找到语言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创新
北京今年高考方案调高了语文的分值,这一变革会逐步在全国推开,让一线语文教师在欣喜的同时又倍感压力。欣喜的是长期以来学生普遍“怠慢语文”的情况会有所好转。然而,让一线教师感受更多的还是各种压力,一方面是分数提高,教学内容和方式该进行何种改变,目前没有头绪;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科考试分值后,引发社会重视母语学习的新环境里,我们的语文老师无疑需要破解目前这个语文学习高耗而低效的困局。这自然需要引导语文教学研究走科学化道路,找到语言发展的规律,同时适应规律来组织有效的语文教学。
一、要更注重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有两个层面的含义:1、一堂课中,哪些教学行为是有效的,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什么。2、单位时间里(一节课)学生学到了多少。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争奇斗艳,学生主动探究和交流的活动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理念的运用出现了一些偏差,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盲目追求一种表面上的“互动”,课堂上有问有答、举手踊跃,演讲、小品、辩论会、多媒体显得很热闹,但对教材深入的钻研、探究,对语言的学习、品味却被搁置一旁。一堂课下来,学生所得甚少、收获甚少,结果不过是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再比如有些语文课游离于教材之外,盲目拓展。教师授课并没有注重对教材的挖掘钻研,而是随意“迁移”“拓展”,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综合实践课,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还比如,我们要提倡民主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这个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误区,课堂上问题泛滥、讨论自由,学生“个性表达”越来越多、越扯越远。有的地方将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讲授式教学视为洪水猛兽,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割裂开来,更谈不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结果是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削弱,教师的职责被放弃,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自主学习方式如果离开了教师的点拨引导,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离开了教师对合作、探究的参与,都只能是限于学生自发的自主。由于年龄、阅历与知识面的局限,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片面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真正体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重要职责。如果一味让学生“自主”,教师不敢或不能高屋建瓴、很好地进行点拨、引导,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怎能发挥,有效教学怎能保障,教学效率又怎能提高呢?
因此,我们应以“有效教学”的理念来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逐步建立起有效教学理念之上的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有效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作为有效教学,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有先进明晰的教学思想
新形势需要具有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教改方向的先进教学思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就得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情境,把教学当作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作为教师要充满真情、激情,让自己的一切活动都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2、具有娴熟高超的驾驭教材能力
新形势要求教师具有娴熟高超的驾驭教材能力。因为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在研究教材时要有创新,不要只看教参,要以自我研究为主,选准角度,突出新意。钻研教材时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和语言特色,使教材的思路成为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使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处理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训练目标,大胆取舍,合理地使用教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3、具有创新精神及创造性教学能力
新形势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对学生形成无形而强有力的精神召唤。其次应该充分地了解和信任学生,相信“处处是创造之处,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相信学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充分挖掘潜能,开展创造性教学。再次应该是不断提升自己,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将会导致知识以更快速度更新,师生之间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教师的一潭活水,应该永远是新鲜、充沛而不枯竭的创造之源。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必须成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除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也一根衡量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的标尺。教育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视野、教育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的优劣。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才能居高临下,抢占教育的制高点。因此,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至关重要。
5、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表现成长的核心因素”。所以,语文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学的实践;教学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新的时代对语文教学已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改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对新形势,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通过自我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创建一种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有效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吴冰沁《走进高中语文教学现场》
3、潘庆玉 《语文教育发展论——语文教育新视野丛书》
4、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