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双重盲目导致热门专业就业难


2014年10月18日00:03 paper.jyb.cn

双重盲目导致热门专业就业难

很多高校申报设立新专业的热情不减,很多专业的设置唯“名利”是论,对一时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一窝蜂地跟风,从而导致“千校一面”“专业趋同”。

日前,教育部官方微信推送近两年(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生物科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电子商务等15个专业榜上有名。名单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整理并公布,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以前上大学,选个好专业便可高枕无忧。如今,很多人发现,报考了热门专业并不意味着好就业,动画、表演、旅游管理等近年来被广泛追捧的专业也被亮了“红牌”。在校生表示“压力山大”,而考生则揪心地表示是在“下赌注”。

热门专业成了就业“老大难”,不能不让人反思问题背后的是非曲直。某一专业的命运,取决于高校和学生的选择,关键看高校如何设置专业与学生如何选择专业,以及高校如何培养学生与学生如何塑造自身。其实,只要高等教育质量有保证,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无论哪一个专业,都不难就业。

如何看待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可以说,这是高校和学生的双重盲目共同导致了热门专业的就业困境。一方面,很多高校申报设立新专业的热情不减,很多专业的设置唯“名利”是论,对一时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一窝蜂地跟风,从而导致“千校一面”“专业趋同”。即便一些专业的确为社会所急需,但一窝蜂地设置同一专业并争相扩招,势必会导致就业供需矛盾的集中爆发。而部分学校不看办学层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和就业情况,使学生培养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无疑加剧了这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另一方面,某些学生盲目跟风,不少考生为了考上大学而考大学,填报志愿时对报考专业缺乏充分了解,又缺乏必要的指导,在专业的选择上“唯专业论”,被社会上流行的所谓热门专业、新兴专业所吸引,导致所谓的热门专业热得发烫、所谓的冷门专业受到歧视。尤为甚者,一些学生到了大学便不思进取、不学无术。15个专业被亮“红牌”,既是高校盲目跟风而又缺少专业建设的结果,也是某些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的结果。

就业率是衡量学科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全部。换言之,专业与就业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就业的好坏并不必然说明某一专业的优劣,专业设置不能只看短期繁荣,更应充分考虑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不能让“唯就业率”遮蔽了更为根本的大学精神和大学使命。倘若局限于专业谈就业,或者纠结于就业谈专业,都未免失之偏颇。

解铃还须系铃人。高校应该积极监测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根据自身条件设置或调整一些专业,而不是盲目跟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预测。学生更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专业,不宜从当前的市场需求热度来决定专业方向。笔者以为,破解就业难题,固然离不开专业预警及结构调整,离不开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但更离不开专业建设及教育质量的改进,离不开学生的清醒认识和不懈努力。


分享到: